首    页 部门简介 党建工作 法规制度 工作动态 夕阳风采 活动掠影 健康知识 通知公告 友情链接
关于开展2023年重阳节活...
关于“八八战略”实施20...
关于开展“银色人才”推...
关于招募风和苑等四片区...
关于征集银辉讲师团精品...
关于征集教育教学随笔的通知
绍兴文理学院
  党建工作
抚今忆昔迎“绍大”(周海宝)
发布者: 管理员          发布日期: 2019-07-05           浏览次数:

“绍兴大学”即将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作为绍兴最大最早的高等学府,其发展壮大凝聚着全绍兴人民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我曾经工作的“绍兴职工大学”也为其基座贡献了块砖片瓦,抚今忆昔,感慨万分。

19829月,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绍兴职工大学任教。报到那天,让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以为走错了门。当时的“职大”在木莲桥河沿现“沈园”的一隅,整个校园只有一幢四层楼房和一小块活动场地,建筑面积一千平方米左右,教学设施十分简陋。学校实在太小了,用老绍兴的话来形容,简直就是“螺丝壳里做道场”!

合规办学,基础良好。好在学校是正规的,有教育部的成立批文,隶属当时的绍兴县经委直接领导。三年全日制脱产带薪上学,毕业后获大专文凭。开设的机械制造专业,符合绍兴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都是从工厂企业挑选出来的佼佼者,大多是技术骨干。他们实践经验丰富,求知欲望强,学习自觉性高,整体素质非常好。

校舍拥挤,师生心齐。一幢小楼既要教学,又要办公,还要住宿,环境十分逼仄,全靠互谅互让。老师们宁愿没有会议室,也要辟出阅览室,让学生们有充足的学习之地。在艰苦的条件下,学生们高度体谅,不出怨言,从不提过分的要求。学生教职工团结一心,亲如一家,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年轻的我还曾与学生们一起组队参加过经委系统直属单位的篮球比赛,留下美好回忆。

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由于经费紧张,学校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在教学上,其余能省则省。我进校第一学期没安排教学任务,就多次和其它老师去上海出差,购买大量的科技类书籍,充实图书馆的藏书。为了省钱,这重重的书籍都是老师们自己肩背手提费力运回来的。去浙大做实验,住的是附近的农家小旅舍,还连夜安排实验,以减少一天的开销。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条件虽差,质量不差。学校注重基础教学,严把质量关。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重要基础课一律参加全省组织的统一考试。统考要求很高,保密程度有点像高考,最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几年下来,参考学生的一次及格率都比较高,排名靠前,说明教育质量是过硬的和稳定的。对专业课程,聘请了一大批本地赫赫有名的高级工程师为兼职教师,基本襄括了绍兴最高的技术力量。对实践教学环节也很重视,教育大纲要求的实验一个不少,实习一天不缺。尤其是毕业设计,课题大多是直接来自于生产实际,完成的质量也相当高,有些甚至不逊于本科生水平。

培养师资,关心教师。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每年都派青年教师出去进修。例如19849月我就有幸去南京航空学院参加了为期半年的“高等材料力学教师研修班”,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教学水平,受益匪浅。1985910日是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虽然经费紧张,学校仍专门为每个任课教师买了价值半个月工资的纪念品,让老师们深受感动。

顺应形势,合力共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行各业掀起了发展的高潮,职工大学也不例外。先在和畅堂征地开建新校舍,准备扩大规模。19863月,又和绍兴高专、省电大绍兴分校联合办学,成立了“三联校”。三所学校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在和畅堂和武勋坊二个校区,开设了机械、土木、文秘等多个实用专业,发展势头很猛。不久,“三联校”集中到和畅堂职工大学的新校舍办学,并统一改称为“绍兴高专”。从此“职工大学”不再单独招生,彻底融入了绍兴高专这个大家庭。

老旧校园,发挥余热。联合办学后,职工大学在木莲桥河沿的老校园并没有闲置,而是用来建设高专中心实验室。我受教务处指派,和几个老师又在那“螺丝壳”里工作了好几年,直至1993年为扩建“沈园”而被征迁为止。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努力,白手起家,筹建起了材料力学、土工、普通物理、电子电工、计算机等实验室。这个中心实验室,可谓是绍兴最早的工科教育实验基地,从此大部份实验不再需要车舟劳顿远赴外地,为师生们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方便。现在这些实验室已多次易址,鸟枪换炮,但有些耐用的设备如万能材料试验机等还在正常使用,就像有些老教职工一样,仍在默默无闻地为学校发展作着贡献。

细流汇江,江河成海。199310月,绍兴市委市府决定在绍兴师专、绍兴高专的基础上筹建“绍兴大学”。1996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绍兴文理学院”,学校从专科升格为本科,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追根溯源,绍兴师专、绍兴高专、绍兴职工大学、省电大绍兴分校以及随后并入的绍兴卫校、绍兴建工中专、上虞师范等众多学校,就像涓涓细流汇成了即将更名的“绍兴大学”。

记忆珍藏,旧事不忘。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校名早已湮灭,校园也不复存在,希望那些顺应时代变革的消逝,不是淘汰,而是铭记。不可磨灭的除了它实实在在的过去,还有那些为之付出了青春、智慧和汗水的全体师生。

展望未来,初心依旧。我们将用不变的情怀,致力于绍兴大学的不断发展。全力以赴,做好该做的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继续为绍兴大学这座大厦添砖加瓦。

201975

[后退]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离退休工作处 | 联系电话:0575-88342877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