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回忆和暢堂往事的时候,不知是为什么,总要想起一个人,他身材魁悟,囯字脸,姓谢大名德铣。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招函授生,这位荣任教务处副处长的老谢经常在和暢堂的大道弄堂(如薛家弄水沟营)里亮相着,他右手拎着一只盛浆糊的铅桶,在攒宮那时是用来打水的,左手臂腋下夹着招生广告用纸,隔三岔五米的距离,停下往墙上贴招生广告。我就当着老谢的面说,这事用得着你亲自出马?老谢笑容可掬,说,我自己做事放心,这有啥关系。
说句老实话,本人对谢德铣君早有敬仰。文革时期我在过一座桥就是上虞县的属于绍兴的公社中学里教书,看过作者是谢德铣的著作书,如《绍兴方言》《绍兴人物》。那时不兴读书,我对能写出可出版书的人,认为就是作家与名人。所以我的第一印象谢德铣就是作家与名人!后来与邻居韓广聪老师说起这位名人,老韓哈哈大笑,谢德铣我的同班同学啊,当年是无人不晓的杭大中文系篮球队队长。我因此也知道老谢这时是绍兴师范的一位语文老师。那时绍兴师范很有名,文革中两大派斗争激烈,我反倒不知道老谢这位名人也在绍兴师范工作,有点不可思议,曾猜想这一定是老谢此时遁世隐居了。
中国史册永载的1978年的四月天,我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接到通知,绍兴县教育局人事处说调我到浙江师范学院工作。我问到金华去啊,一位姓杨的老同志说,不是到金华,是到富盛那边的攒宮,叫浙江师范学院绍兴分校,是大学,但在山区,问我愿不愿去。我一听是大学,心里激动起来,那管山区还是海岛,这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我学理论物理的教大学,也可说是老天有眼,名正言顺,这才是我的“很有必要,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与我一起从中学调上的还有刘光明、王德潮、徐永茂和郭琼华四个老师,这是最早从中学调进绍兴大学的五个老师。当时全校教职员工还不上一百人,不久到了一百另八人的时候,有老师戏称现在“梁山一百另八将”了。
不久,我同谢德铣老师同住在最后一排的教师宿舍里。才看到这位作家名人,原来文革期间没有隐居,正在专心在办一份杂志,这本杂志我一直记着她的名字,叫《教学参考资料》,是深受绍兴中学界欢迎与喜爱的刊物。这本刊物一直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77、78两年刊物中有文科方面指导高考的复习资料,我的一个内姪78年考上“北京语言学院”,毕业后在法国卢浮宫任职,他曾经同我说,我幸亏姑父给了我一本《教学参考资料》,全靠读了里面的政治科目复习资料,才让我政治考出了高分。所以,直到今天我还得补偿,代他谢谢这位作家名人德铣君。
我记得老谢除了担任刊物编辑之外,没担任什么行政职务,但总觉得老谢是个鞍前马后忙里忙外的能人。后来我才知道了老谢在全国全省全市的文化圈中有不少联系着的名人朋友,他是周建人家里的客人,周夫人也叫他“德铣德铣”的名字。当校名还是“浙江师范学院绍兴分校”的时候,周老就有"绍兴师范专科学校"的题字寄给学校,这原来都是老谢搞的名堂。在攒宫的时候,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散文家唐弢先生来山沟里的大学讲学,当年学子一度兴奋不已,这也与老谢的文化交际圈子广泛有关。1978年组建大学时,谢德铣充分显示出他的才能,写文章介绍兴文化史绍兴师范校史,他在鲁迅研究方面因为资料丰富起步早,有很高的造诣。我清楚地记得在悼念谢公时,在悼词中详细而公正地评价了谢德铣老师在组建绍兴第一所高校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我心目的名人作家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风度与架子,他当教务副处长时,与张家琨教务长搭档,相互尊重,关系和睦,我多次听张老师说德铣老师人随和,精力过人。文化人德铣君身板子一直是硬朗的,想不到后来经颈部附近处的小脑出了毛病,不久就走了,悲伤之极也。
不错,德铣君是名人,更恰当地说,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