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辈的高考
金家锋
前 言
说起现今的高考,对国家来说,它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说深一点,它是衡量社会公平的尺子。更深的层面来说,它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的人民性、先进性、和谐性、稳定性国家制度。它在封建科举制基础上产生,摒弃了封建的世袭制,也摒弃了资本主义的精英制。
高考制度对一个家庭和个人来说,可能是彻底改变命运的契机,多少农村孩子走出了大山,多少贫困家庭因此脱了贫,国家因此出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文化大革命停止高考,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导致中国社会的大倒退,腐败丛生还历历在目。1977年恢复高考,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的儿孙们刚好经历了高考改革的几乎整个过程,今天我想用亲眼目睹的儿孙参加高考的故事,从高考这个侧面反映祖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仅此献给我的祖国!
大女儿的高考
我的三个孩子先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生,在斗、批、改的环境中成长,又加上当时工作在黑龙江边疆北大荒,他们小学、初中基础之差是可想而知。1983年,因母亲瘫痪无人照顾的理由,全家调回了绍兴,但他们因基础差没有这个资格像他们的父亲那样到一中读书,大儿子到了树人中学,小女儿进了六中,他们俩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只有学习稍好的大女儿进了五中。在她自己的努力下,高中考上了一中,是成绩在班里前十名以内的优秀学生,她是我家高考的唯一的“种子选手”,也是我的骄傲。
当时我把我的高考和改革开放后的高考作了如下对比:
1.考点:1956年,因当时考生不多,全省只在杭州设立考点,我是坐着以木炭为燃料的煤气发生炉的敞篷汽车赴杭赶考。车上只有边上的两排长凳可座,其它人都得一直站着。车内的人一路上吻着从煤气发生炉溢出一氧化碳难闻的气味。有时车还抛锚了,司机还得下来摇煤气发生炉。我足足花了3个半小时才到了杭州。经济困难的同学只能到小江桥河沿,傍晚坐夜航船第二天一早到达萧山的西兴码头,再渡江到达杭州。
现在绍兴市区及所属的各县都设有考场,不用再车马劳顿去赶考,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就能到达考场。
2.住宿:当年我们一般住在杭州中学的教室里(因中学都已放假),几张课桌拼起来,铺上席子,有的在帐篷,甚至草棚里搭地铺,可怕的是夜里还要忍受蚊子的叮咬。现在女儿可以在家安稳地睡觉。
3.高考的环境:我的高考时间是七月的7、8、9号三天,正是酷暑,浙大考场的走廊上的盆子里虽放满了大冰块降温,但整个考场热得像蒸笼一样!现在高考提前一个月,女儿的高考不会再受此罪。
4.高考试卷:女儿考的试卷已经标准化,是非题、选择题、计算题、证明题,题型全,覆盖知识面广,难度成阶梯排列,非常科学合理。想当年,我做的考题题少,还碰到偏题、怪题,考试难度很大。
对比后,我真为女儿庆幸,对她考上大学充满信心!希望她报医科,将来我们老时有个医生护理。可天不遂人愿,高考分数出来,女儿的分数比专科分数线还少3分。我的梦碎了!全家的梦碎了!女儿从万人走的独木桥上跌入深渊。还是女儿命大,福大!当时国家出台民办大学、自费大学的政策,浙江民主党派办了个树人大学,就是学费高一点(犹如现在的三本)。征得女儿同意,报了个园林建筑专业。没想到不会画画的大女儿,入学一年后带回家的素描作品令人刮目相看。那时毕业后不再统一分配,她居然自己在绍兴市规划设计院找到了工作。她的第一个作品是绍兴城南的治水广场,想不到啊!想不到!但仔细想一想,真是托改革开放的福,没有改革开放后像树人大学这类学校的出现,没有改革开放绍兴城市建设的发展的需求,哪有大女儿的今天,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女儿的命运。
孙辈的高考
在独生子女时代,我家既不违反政策,又中规中矩执行政策,很标准的有三个孙子辈。可巧的是,他们同年上学,2016年同年高考(孙子97年9月出生,大外孙在同年11月出生,小外孙女98年5月出生),不同的是孙子在一中读高中,大外孙在市高级中学,小外孙女在刚成立不久的育才中学。最让人操心的是小外孙女,听到数理化她头都要大了,她千方百计躲避数学老师的我给她补数学,姑姑给她补化学也不知道听进去多少?但从小她酷爱画画和动漫,有空时间都花在这上面。高考前,我一直认定小外孙女高考没戏。
孙辈们真碰到了高考进一步改革的好时机。为了减轻学生高考负担,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国家改革了学校高中课程安排,二年级下半年起开始文理分科,使学生专其所长。改革考核制度,不再一考定终身,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省统考,每科成绩A,B,C,D,E五等),作为录取时的重要参考。减少了考试科目,从六科减少到3+1(语,数,外三科文理必考,再加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推出了学校推荐、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这都是高中最后阶段和高考前进行。我孙子因高中学业水平考全A,又是全省化学奥林匹克第二名,被学校推荐,参加了浙大自主招生笔试和口试。因为招生学校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高考成绩三位一体,这样学校有了录取自己想要的学生的权利。反过来学生也可以参加多家自主招生学校的考试的权利,把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的双向选择制度,必将获得双赢的结果:学校有了好生源,专业优胜劣汰;学生上了好学校和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的改革大得人心。
2016年6月7、8、9日,孙辈们的高考风光无限!市府把三天的高考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明令各考点附近工地停止施工,公安局出动大量交警保证去考场的交通畅通无阻,每个考场有警察维持秩序,出动警车屏蔽考场,打击考场周边的不法作弊行为。
全社会也给予极大的关爱和帮助,出租车司机自动组织爱心车队,免费接考生到考场。我的孙辈都是父亲开车送孩子赴考,浩浩荡荡送考车队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中校长朱雯还特意穿着崭新的中式旗袍在校门口迎接考生,寓意:祝考生们旗开得胜!真是万花从中的一朵奇葩!孙辈们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紧张又愉快地走完了人生高考之路。
高考分数和分数线都出来了,录取就要开始,我的三个孙辈命运如何?
我关心的当然首先是我认为没戏的外孙女,他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她美术类的技能考试(素描,色彩,速写)在全市会考获得第二名,得了370多的分数,这个可作为高考成绩的分数促使她录取机会大增。最后高考总成绩573分,达到第一批招生的条件。她和父亲选择了211学校云南昆明大学视觉表达专业,她所在的育才中学打出横幅:热烈祝贺孙××(我外孙女)×××被××大学录取,两个学生的录取竟成了新办学校的一大骄傲。重视学生兴趣、特长的招生制度让我点赞不已!
再说孙子,上了浙大的分数线,但还是没能挤进浙大。他跟母亲两人在宁、沪、杭三地来回挑选,最后挑中了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化工和制药专业,他喜欢化学,也喜欢南京,化工学院也是得过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学院。
至于外孙,成绩考得不错(599分)上了一本分数线,但离他喜欢的好一点的医学专业还有一定距离,跟父母商量最后自费读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疗专业。听到这个消息把我和爱人高兴坏了,真是苍天保佑,我们对女儿的期望,竟在外孙身上实现了。
现在三个孩子已读大二,前三个学期上的是基础课,第四学期他们还有一次选专业的机会。除外孙不变外,外孙女选了她钟情的动漫专业,孙子选了他认为很有发展前途的材料化工专业。改变以往学生进校后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而另外专业更有发展潜力,更有兴趣,只能硬着头皮读到毕业。现在就不同了,这种因材施教的培养方式,必将结出丰硕之果。
结束语
改革开放四十年高考的进步,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从酷暑难耐的考场到六月的清凉;从万人共走独木桥到各走各的阳光道;从一考定终身到三位一体的考核;从题海战术到注意能力的培养;从学校选学生到学生选学校;学生填志愿从先学校后专业到先专业后学校,而进校后可以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我国的人才培养制度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阔步前进!我深信:将来,考生们可以刷脸进入考场,不再要监考和阅卷老师,考题也可以请智能机器代劳,一切录取工作可在网上完成,招生办可以告老还乡,不知这是理想还是梦想?